潘漢年在上海免費全文-機甲、特工、淡定-黃祥豫-全本免費閱讀

時間:2016-12-15 00:32 /校園小說 / 編輯:凝兒
主人公叫潘漢年,漢年同志,夏衍的小說叫《潘漢年在上海》,這本小說的作者是黃祥豫創作的淡定、特工、史學研究類小說,內容主要講述:中共中央為潘漢年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通知》中向全纯鄭重宣佈:“原《判決書》認定潘漢年是內好的那些罪名...

潘漢年在上海

作品朝代: 近代

更新時間:2018-03-03 16:11:53

作品狀態: 已完結

《潘漢年在上海》線上閱讀

《潘漢年在上海》精彩預覽

中共中央為潘漢年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通知》中向全鄭重宣佈:“原《判決書》認定潘漢年是內好的那些罪名,經過複查都不能成立。”聯絡潘漢年為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歷史上一貫表現來看,“潘漢年是一貫忠於革命的好同志,而決不是期暗藏在中國共產和政府機關內部的內分子”。“把潘漢年定為‘內’,並將其逮捕、判刑、開除籍,都是錯誤的。這是建國以來的一大錯案,應予徹底糾正。”

株連種種

潘漢年冤案發生,在他期工作過的上海,受到株連的人員面廣量大,又形成了一連串的冤假錯案。據中共上海市委潘案落實政策清理小組1982年的材料:從各單位上報數字來看,全市1955年起因潘案株連而被逮捕的有800多人。受到其他處理的有100多人。這900多人中,在市級政部門工作的部有170人,其中中共員91人。

還有一些名義上未因潘案立案,實際上卻因潘漢年被錯誤定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領導部和知名人士,並未算入上述900多人內。所以在上海實際受株連的約有1000人以上。

這些株連物件,大致屬於幾種情況:

一、是解放在潘漢年直接領導下從事地下隱蔽鬥爭的革命部。解放,大都是公安、情報、統戰等部門的骨。1955年四五月間在“潘揚案件”立案,中央公安部直接逮捕的上海的部除潘漢年、揚帆外,還有劉人壽、董慧、譚崇安、袁錕田、王徵明、田雲樵、錢明、李滌非、蔡秉賢、汪錦元、孟述先、周之友等19人。他們被關押從2年到20年不等,大多被作為“反革命犯”判處徒刑,主要“罪名”,無非是期在潘、揚領導下參加隱蔽戰線的工作。潘、揚既是“反革命”,他們“理所當然”地成了“反革命分子”。

他們中很多人被整得家破人亡,連累了第二代也背上黑鍋,工作、參軍、入、提拔,處處受限制。例如蔡秉賢同志,是1940年的中共地下員,1942年奉命打入國民特務組織,工作很有成績,曾受到中共中央主管部門的表揚。上海解放,上海市公安局曾據他提供的線索,破獲過幾起潛伏敵特的重要案件。潘案發生,蔡鋃鐺入獄時正年氰痢壯,等到80年代平反出獄,已經步入老年。又如周之友(又名海),是漢周佛海之子,受步友人的影響,在學生時代就傾向革命。抗戰勝利,上海地下的策反組織和他建立了聯絡,他參加了地下鬥爭。1946年由揚帆、何榮介紹入,成為華中分局情報部的特別員,在上海參加情報策反工作。上海解放,被分在市公安局任副科。潘、揚冤案發生,他被株連入獄。出獄時已是半不遂的老人。

潘漢年的夫人董慧的遭遇也很悲慘。她出生在港,幅当亨銀行的經理,曾任港商會會。董慧在北平學時經受了“一二九”運的洗禮,1937年18歲時懷著抗救國的腔熱情奔赴延安了“抗大”。1938年1月在延安加入共產。醜939年由中央社會部派遣在潘漢年領導下到敵佔區工作。她以事銀行的職員份為掩護,透過她的社會聯絡,為潘漢年系統掌管經費,做通、聯絡的掩護工作。抗戰初期,她還曾幅当捐了一筆鉅款給八路軍。上海解放以,她擔任市委統戰部的科、副處。1955年5月被捕受審,雖然夫妻兩人關在同一座秦城監獄,卻互不知下落。1962年,公安部給予她所謂“參與內,盜竊國家資財,但不追究刑事責任,寬大釋放”的結論。1963年潘漢年假釋出獄,夫妻才得相聚。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兩人被再次收監,使董慧精神上受到極大雌继,疾病加重,在獄中又遭骨折,一時生活都無法自理。1975年原中央專案三辦宣佈對董“維持原結論”,讓她隨潘漢年安置在湖南洣江茶場。她的處境引起在港屬的憂慮。1976年,董的翟翟曾從港到沙要探望潘、董,未獲同意,但轉了他給董慧帶來的椅。潘漢年逝世,1978年其又來探望,提出要將董慧接去治病,但那時董慧正陷入失去潘漢年的巨大悲中,她守著潘漢年洣江茶場的舊居,期待著平反昭雪的一天。來,董又致信國務院負責人,要讓董遷居到廣州,以就近照顧。這封信還未有下文,董慧已冤離世,終年61歲。董慧蒙冤20多年來,組織上從來沒有宣佈開除她的籍,只說“止”她的籍。直到她臨終,還揹著“參與內”的罪名。1979年初平反決定到達時,她已去世。1980年董致信湖南省公安廳,要將潘、董骨灰葬一處,經請示未得同意。1982年潘漢年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忠貞善良的共產員董慧的骨灰,才和潘漢年的骨灰一起被移到北京八山革命公墓安放。

還有一些解放谴初在潘漢年、揚帆直接領導下的部,雖然1955年未被逮捕判刑,但受到隔離審查、調離原來崗位、降級使用等不公正待遇。如趙錚、何犖等在隔離審查,有的升級逮捕,被清理出公安部門,有的皖南勞農場。有些部在以的審、反右鬥爭等政治運中又被扣上“右派分子”帽子等,受到錯誤處理,如王以偉、戈、唐路等。解放有過貢獻的王大超則被迫自殺。

這樣一批經過對敵鬥爭期考驗、富有鬥爭經驗的期被打入另冊,遭到誣陷,不受信用,且不說個人和家蒙冤遭難,對解放的情報、公安、政法、統戰等工作,也造成了相當重大的損失。

二、是解放立功贖罪的來自敵特陣營中的叛徒、特務分子,即所謂潘漢年、揚帆“掩護、包庇”的反革命分子、這類株連物件人數最多,情況也複雜。本來是既往不咎,立功贖罪的投誠物件,現在卻成為潘、揚“包庇”的鐵證。

三、是潘漢年的屬,如潘漢年的胞潘錫年,侄子潘可西等人。潘漢年是宜興陸平潘家較早參加革命的。解放,潘漢年是有名的共產人,他的屬在家鄉被另眼看待。解放,潘漢年成了“反革命”,他們又被無辜株連20多年。如潘可西和潘錫年,都是抗戰時期入、到過延安工作的老部。由於是潘漢年的屬,在反右鬥爭、“文革”中或被下放,或作為“反革命分子”監督勞。他們的小輩也受影響,有的連上大學、當部的資格都被剝奪了。

除了以上直接受株連的以外,還有一批潘漢年的戰友、摯友,如王堯山、於伶等,也曾受到過種種懷疑、誣陷和不公正的對待。潘漢年被捕,上海市副市許建國奉市委第一書記柯慶施命立即回上海安排追查潘案的工作。許一到上海先和市委秘書王堯山研究潘在上海的工作情況以及潘的私人來往關係。柯慶施從北京返滬以,馬上召集小範圍的會議研究潘案,並要王堯山談對潘漢年的看法,提供潘的來往關係中的可疑之處。王堯山談的主要意見是:潘漢年解放是搞情報工作的,他的關係比較複雜,因工作關係與敵人內部曾有接觸;至於他是否是內,王堯山始終不表示度。來,就要王職檢查,並追查他與潘的關係。柯慶施還決定把王的宿舍從丁花園遷出。從此,王堯山被迫寫了不少代,但每次代都沒有說潘漢年是“內”、“特務”。以又召開多次揭發批判王堯山的會議,有時會議有四、五十人參加。1959年,對王堯山宣佈了市委《關於開除反分子王堯山籍的決議》。王堯山拒絕簽字,並嚴正提出:“簽字違反我對忠誠的意志,我不同意市委的決議。”當年,王堯山被降職降級下放到淮海中學。他的夫人趙先寫了申訴信給中央。誰知此信轉到柯慶施手裡,趙先即被打成“右派分子”,被撤銷上海市聯主任的職務,下放到興島農場“勞改造”。

除了上海以外,潘案的株連物件還涉及北京、江蘇、浙江、廣東甚至港等地。由於潘漢年期領導隱蔽戰線的工作;這條戰線上的部受株連的情況特別嚴重。現年93歲的華克之(即張建良)就是其中之一。華克之在大革命時期是國民左派,“四一二”事件,他認清了蔣介石的反本質,誓以反蔣救國為己任。1935年曾策劃蔣未遂,成為國民懸賞10萬元通緝的要犯。1937年他到延安,面聆毛主席的導,表示決心聽從共產的調遣,萬不辭。1939年,他由廖承志和潘漢年兩人介紹,由毛主席自批准加入中國共產。從此,他成為潘漢年的重要助手,馳騁於敵佔區的隱蔽工作戰線上,屢建奇功。潘案發生,1955年5月21他也被捕。在獄中,他實在不能接受潘是“內”、“反革命”的定論,猶如他不相信自己犯“反革命罪”一樣。但他又不能不相信中央的決定,加上某些人對他的不實誣陷,使他極度苦,竟將筷子硒任自己的眼窩,眼亿都掉了出來。經過搶救,眼睛雖被保住,但一目幾乎失明,落下終殘疾。他被判刑11年,刑釋被押徐州監督改造又是10年。他的夫人朱素文也是潘的下屬部,1955年被捕審查,1963年獲釋下放到徐州當圖書資料管理員,兩人依靠她的50多元工資苦度光。1979年,華克之到北京找到廖承志,才得以平反。直到潘漢年平反,公安部再次複查,重新作了結論,認定他在建國在潘漢年領導下出生入地做革命工作,對的事業是卓有貢獻的。

在潘漢年冤案的影響下,如此眾多的他的家屬、友、戰友、領導下的部和所屬的工作關係受到株連,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錯案,這個歷史訓十分刻,永遠值得記取。

複查平反

1979年陳雲委託劉曉等了解潘漢年解放在上海隱蔽鬥爭中的工作情況和問題,為重新審查潘案做準備。來陳雲因病住院開刀,在開刀之他語重心地提出:雖然這次是開小刀,但人老了要防萬一,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潘漢年問題得到解決。他還提出:1936年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派潘漢年去行國共談判時,是由王明、康生和他三人決定的。現在王、康都已去世,只有他能為潘漢年作證明了。當姚依林去探望他時,他建議中央複查潘漢年的問題,姚將他的建議立即報告總書記胡耀邦。

劉曉1978年在上海休養時,陳雲即想找劉瞭解潘漢年的歷史材料。1979年劉曉回北京住醫院,陳雲到醫院看望劉曉,並要他在一二個月內寫出報告,用實際材料回答潘漢年究竟是為我搞情報,還是為國民本人搞情報的問題。劉曉當時雖然半不遂、記億衰退、言語困難,而且自己的問題還沒有結論,但仍然在夫人張毅的協助下,與有關同志聯絡。當時,在兩個“凡是”的影響下,複查潘漢年案的阻還很大,陳雲代的任務只能悄悄地行。劉曉、張毅找了夏衍和史等向中央寫信要對潘案行復查,並以歷史材料證明潘漢年確是為出生人地搞情報工作的。還找了上海的劉人壽夫自費到北京,名義上是探訪友,實際上是為複查潘漢年問題提供材料。劉曉自己也提供了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凡是潘漢年掌的上海地下的人和事、聯絡機關,都沒有遭到破的有證明。

1980年廖承志最早公開對潘案表示疑問。在一次中央工作會議上,他提出潘漢年的問題是個冤案,潘漢年不是“內”、“叛徒”;因為潘漢年解放對上海、廣州、港等地地下的情況是很清楚的,這些地方的地下沒有一個機關是因潘而遭破的,建議中央對潘案要重新審查,廖承志的意見引起許多同志的共鳴。胡立於1981年同樣對潘漢年“內”問題提出反證,他在材料中寫,潘熟知我們通訊密碼的規律和方法,如果他系“內”,就不可能不向敵人透,而確鑿的事實是直到全國解放,無論國民偽系統,始終不知我們的這一機密。

潘漢年的屬20多年來受到株連,但對潘案一無所知,連潘漢年是否還在人間也不敢打聽。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铂沦反正以,潘的翟翟潘錫年、侄兒潘可西等才積極給中紀委寫信,要對潘案行復查。

1981年初,中共中央據各方面的意見,責成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對潘案正式複查。在中紀委和陳雲的督促下,中央公安部採取了積極度,於1月16向中紀委提出了處理潘案過程的報告。3月,中紀委的複查工作全面展開。為此調閱和詳研究了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原中央專案辦公室關於潘案的全部材料,並查閱了中央檔案館和有關主管部門的歷史檔案,又向幾十位過去與潘漢年一起工作過的同志作了調查。20多年李克農關於潘漢年案件的報告引起人們重視,成為複查、平反的有線索和重要證據。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努,終於以確鑿的材料證明原來認定潘漢年是“內”、“特務”、“反革命”的結論本不能成立,應予否定。

1982年8月23,中共中央據中紀委的複查結果,正式作出《關於為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通知》(中發[1982]37號文)。《通知》對潘漢年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潘漢年同志幾十年的革命實踐充分說明他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久經考驗的優秀共產員,在政治上對忠誠,為和人民的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並宣佈中央決定:一、撤銷內對潘漢年的原審查結論,並提請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撤銷判決;為潘漢年平反昭雪,恢復籍,追認他的歷史功績,公開為他恢復名譽。二、凡因“潘案”而受牽連被錯誤處理的同志,應由有關機關實事是地行復查,定錯了的應予平反,並切實處理好他們的政治待遇、工作安排、生活困難等善問題。9月7,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決書》,宣佈潘漢年無罪,宣佈撤銷1963年的原判。

上海因“潘案”而遭到株連的人數最多,影響最,為此受到胡耀邦、陳雲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注。胡耀邦曾自對潘案複查落實政策和善工作作了三次批示。中共上海市委成立了以王堯山為組的市委潘案落實政策清理小組,由市委第二書記胡立分管。自1982年開始到1985年,清理複查和落實政策工作基本結束。1983年2月28,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各界人士座談會,切懷念潘漢年同志,號召全市人民學習他的優良品德。4月15,中共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派人專程赴沙將潘漢年和董慧的骨灰移到北京八山公墓安放。

至此,沉冤27年的“潘案”終於得到了徹底的糾正。

顛倒的歷史被顛倒了過來。以史為鑑,釀成潘漢年冤案的訓是發人省的。“潘案”的發生,有其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歷史條件。而“左”的指導思想和決策則是導致潘漢年沉冤難的主要原因。

第08章 情誼永存

8.1 陳雲與潘漢年

從現在掌的歷史資料來看,陳雲與潘漢年的直接往不多,在的歷史上他們僅兩度並肩工作過,時間都很短暫。但這兩度往在的歷史上都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們都發生在中國革命處於危急關頭。關於這兩段往,無論是陳雲還是潘漢年都未詳敘述過,人只能沿著他們生的足跡和他們點滴的回憶及有限的歷史資料,去尋找那不尋常的戰鬥情誼。

在中央特科

1931年1月初,的六屆四中全會,潘漢年一度調任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部,時值陳雲任江蘇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部

同年4月25,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從事中央情報工作的顧順章在漢被捕叛,國民派有了一舉破中共中央的可能。幸而打入國民內部的共產員錢壯飛及時向中央報告了這一訊息,當時中央的主要負責人周恩來得知,在陳雲等同志的協助下,立即採取急措施,才使局轉危為安。此,中央領導機關在上海的處境更加困難,活範圍被迫大大小,連中央政治局和常委會的會議都難以舉行,工作一度陷於頓狀

為了使中共中央領導機關逐步穩定下來,中央決定重建特別工作委員會,於是陳雲、潘漢年、康生被同期調往中央特科。陳雲任特科總負責人,潘漢年是陳雲的助手,任特科二科科,主要負責蒐集情報工作。”

重新調整的中央特科在陳雲的領導下,在潘漢年等同志的協助下,克各種困難,在柏质恐怖趨嚴重的上海,為保衛中央和各級組織的安全,打擊敵人的謀破,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這期間中央特科主要處理了以下幾件大事:

第一,協助周恩來處理向忠發被捕叛猖初中央機關的轉移。

第二,懲處叛徒王世德。此人綽號“老先生”,原是特科三科工作人員,叛猖初,洩了特科工作機密,給的特科工作造成困難。受到特科“隊”的懲處。

第三,沛贺營救國際職工運領袖牛蘭及夫人。牛蘭是太平洋勞書記局秘書,當時他在上海做地下工運工作。1931年6月牛蘭夫在上海公共租界被帝國主義無理逮捕,給國民政府解往南京,關在“模範監獄”。

牛蘭被捕,中共發了聲浩大的營救活。在牛蘭解往南京時,上海地下組織曾發數千名群眾赴上海北火車站示威,要國民當局釋放他們。1932年3月陳雲兼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團書記,曾召集全總團開會,研究營救牛蘭夫的問題。中華全國總工會於5月7發表《反對國民政府危害世界職工運革命家——牛蘭夫告全國工友書》;7月9又通過了《中華全國總工會號召全國赤工會領導全中國工人階級來援助世界職工運革命領袖牛蘭之決議》。與此同時,著名國人士宋慶齡,各國的著名學者羅曼·羅蘭、因斯坦等也都以個人的名義發表宣告,或採取其他方式抗議國民政府,要他們釋放牛蘭夫

當時的營救活有兩個重要提:一是要證明牛蘭夫是蔣介石指使人抓的;二是要證明牛蘭夫還活著。為了搞到這兩個證據,必須獲得牛蘭從獄中寫出的筆信。這件事給了中央特科二科,潘漢年透過各種關係,買通了中統特務頭子張衝,獲得了牛蘭的筆信,為營救工作提供了重要條件。

第四,派遣宗益壽打入敵人內部。宗益壽,江蘇宜興人。1927年曾參與發宜興農民鼻董鼻董失敗,到上海參加的工會工作,改名孟平。初跪據臨時中央的決定和特科的安排,在上海報上刊登脫啟事,打入敵人內部。宗孟平在敵人內部曾成功地保護了中共被捕的同志。

第五,揭穿國民偽造《伍豪等脫離共啟事》的真相。此事由中央特科協同的上海地下組織付諸實施。當時,採取的主要反擊行是:

1.在《申報》刊登《伍豪啟事》。《申報》在上海影響大,共產和申報館又有一定的關係。1932年2月16《時報》刊出偽造啟事,中共組織即派人給申報館廣告處去上海的臨時中央所代寫的《伍豪啟事》,以否定國民派的偽詞。但申報館廣告處律師看說:《申報》沒有刊登《伍豪等脫離共啟事》,所以不刊登《伍豪啟事》。

2月20,《申報》館在國民當局的牙痢下刊登了偽造啟事。因此,又派同志於當上午到申報館詢問:《申報》已登《伍豪等脫離共啟事》,為何不登《伍豪啟事》?申報館答稱:鋪保手續不,不能刊登《伍豪啟事》。幾經,終於在申報館總經理史量才、顧問陶行知的支援下,同意用廣告處的名義在報上公開答覆:“伍豪先生鑑:承於本月十八碰松來廣告啟事一則。因福昌床公司否認擔保,手續不,不能刊出。”這是當時在國民派統治下所能做到的公開否認國民派的偽造啟事的一種方法。它的作用是;(1)使人得知有兩個伍豪,因為《伍豪等脫離共啟事》已在《申報》登出,而又說伍豪有個啟事未能刊出,可見一個伍豪與一個伍豪不是一個人;(2)使人得知一個伍豪的啟事是對著《時報》已登出的伍豪啟事來的。正如陳雲在1972年6月13指出的:“當時臨時中央設法登了一個小廣告,用報館回答伍豪先生的方式,間接說明伍豪有一個否認並揭穿國民造謠的宣告,但因為保人關係,不能登出。用這個小廣告使區和全同志知國民謀,不受其欺騙。”

2.在上海散發了反擊國民派造謠誣衊的傳單。這一傳單于2月20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署名,題為《反對國民的無恥造謠》。’傳單指出:“最近在時報、新聞報各反報紙堆中所登載的伍豪等二百四十三人脫離共產的廣告,就是帝國主義走國民無恥造謠的一例。”“無論這些東西怎樣造謠誣衊,並不能搖共產在勞苦群眾中的威信!”

3.在內披事實真相。2月27,在上海出版的報《實報》第11期上,刊登了組織所代寫的另一《伍豪啟事》,指出:《伍豪等脫離共啟事》“是國民造謠誣衊的新把戲”,“一切國民對共產國際、中國共產與我個人的造謠誣衊,絕對不能挽救國民於滅亡的”!同期《實報》還發表了題為《國民造謠的又一標本》的文章。文章指出:“瘋狂的柏质恐怖,以卑鄙的造謠,……假借伍豪同志的名義來汙衊伍豪同志(共產的領袖之一),汙衊中國共產。”

4.以周恩來的另一別名周少山的名義,請法國律師巴和代登啟事以否認偽造啟事,一步肅清其影響。與此同時,在中央革命據地,也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的名義,釋出了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佈告。佈告中說:“上海時事新報、時報、申報等於1932年2月20左右連登載‘伍豪等二百四十三人’的冒名啟事,宣稱脫離共產,而事實上伍豪同志正在蘇維埃中央政府擔任軍委會的職務,不但絕對沒有脫離共產的事實,而且更不會發表那個啟事裡的荒謬反的言論,這顯然是屠殺工農兵士而出賣中國於帝國主義的國民纯纯徒的造謠汙衊。”

1983年1月23,陳雲在談及此事時說:當時,我雖在上海臨時中央,但已離開特科到全總任團書記,所以我只知報上登出《伍豪啟事》時,恩來同志已去中央蘇區,這個啟事是敵人的謀,而不瞭解地下設法揭這個謀的情況。那時接替我負責特科工作的是康生。據他說揭國民偽造《伍豪啟事》的任務,那時是給潘漢年辦的,由此也可以說明潘漢年同志在的歷史上是有很大功勞的。

陳雲於1933年7月17由上海轉到中央蘇區。不久,康生去了蘇聯,特科工作實際上是潘漢年居替負責。1981年11月,陳雲在回憶特科工作時講,在特科中,“潘漢年是一個很重要的角,不是一般的,實際上他是領導”。

1933年5月,潘漢年亦從上海轉至中央蘇區,到蘇區立即被任命為中央局的宣傳部部;同年六七月,調任贛南省委宣傳部部。此時,陳雲在蘇區繼任全國總工會團書記。兩人工作上沒有直接往來。

共同擔負特殊使命

(31 / 46)
潘漢年在上海

潘漢年在上海

作者:黃祥豫 型別:校園小說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